热烈庆贺我校被评为河南省文明校园     •热烈庆贺我校被评为郑州市首批新优质初中     •热烈庆贺我校被郑州市教育局评为文明学校     •【总务】热烈祝贺我校荣获“郑州市平安校园建设工作达标单位”称号     •热烈祝贺我校荣获郑州市中小学应急疏散演练比赛二等奖    

网站首页 >> 教科室教科室

郑州市第四十八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发布日期:2018/9/30 15:30:00    浏览次数:
 郑州市第四十八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背景

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校本课程逐渐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推行,到70年代至80年代,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已经成为国外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校本课程开发的观念被引入到我国,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同,现阶段,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焦点。

校本课程开发是将课程决策的重心由中央政府转移至学校,让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上,有更多的自主权和责任的新型的课程开发体系,是顺应我国基础教育有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一环。为此国家和政府部门也出台了各项政策来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工作,例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就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2011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就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等等。在这样一个背景环境下,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已经成为各个学校必须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郑州四十八中始建于1962年,至今,已经走过55年的辉煌历程。在全体师生的不断努力下先后获得“郑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郑州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郑州市文明学校”、“郑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郑州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郑州市校务公开先进学校”等近百项荣誉称号,现在学校又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多年来,学校始终以“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以“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特长明显”为培养目标,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学校确立了“厚德、博学、健体、尚美”的校训,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凝练成“团结、民主、勤奋、创新”的校风,“爱生、敬业、多思、善导”的教风,“崇真、向善、志高、乐学”的学风。

学校在自身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校园文化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工作,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为了更加深入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搞好我校以“修身系列、博闻系列、明德系列”为核心的课程创新体系,结合我校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特制定《郑州市第四十八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旨在指导全校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工作,促进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愿景和使命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国家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保证学校培养体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一环。因此我们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时,首先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思想作为指导,以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基本出发点,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目标,这样才能够保障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一)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紧密结合我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着眼于学生“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立足于个体成才、个性发展,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品质,展现某方面的潜能和特长,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愿景

1、完善学校培训课程体系

过去的我国实行的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相结合的二级课程培养制度,这种培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培养需求,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教育理念的不断改进,原有的培养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学校教育的实际发展情况。因此在这样的背景环境提出要推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实际上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其目的就是要构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者统一的课程培养体系。

2、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我校多年来始终坚持以“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校办学理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特别是在现阶段,学生培养需求趋于个性化和多元化,而我校也同样希望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将这种需求的变化纳入到办学理念之中。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新课改的实施需要一支特别能战斗的教师队伍,需要研究型、学者型、创新型骨干教师,需要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而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育教学带来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了操作平台和发展空间,有利于教师的进步和发展,能够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4、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要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开发自主权,根据自身的特色和发展情况制定符合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郑州四十八中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培养体系,希望能够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对这种特色进行深入和挖掘,并形成制度化的规范体系,从而促进学校特色的发展。

5、推进素质教育改革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全方位教育,也就是说要打破“应试教育”只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忽视社会交往、态度、感情和动作技能等其他方面的发展不良的现象。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和谐发展。素质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要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要,不管他们的性别、种族、智力水平和学习准备如何。校本课程建设强调面向学校的全体学生,课程要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使所有的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校本课程建设能促进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使命

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学生,就是要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关心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需求。学校坚持“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创设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把学生真正当成教育的主体,为学生的成长、成才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总的来说,校本课程开发的使命就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具体到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提出了“修身、博闻、自信”的校本课程培养目标和使命。

(四)学生学习需求分析

对在校生以若干班级为单位抽取300人以上进行校本课程需求问卷调查并分析出如下结果:

1、对学生的进校学习目标规划的调查

2、学生对校本课程的了解程度调查

3、对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愿望调查

4、对学生需求的分析

5、对学习方式的调查

6、对学生选课的调查

7、对学生评价的调查

8、校本课程开设的周期的调查

9、对于校本课程作业的调查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结构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修身、博闻、自信”是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是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国家教育的基本观念上提出的,与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精神完全吻合,反映了我校全面的人才培养观。

所谓“修身”,就是要通过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工作,培养学生品行端正的道德品质。品行端正才能立身为人,这也是我校教育培养的一个最基本的目标。学生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和学生个人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从这个出发点,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将“修身”的培养观念纳入培养体系之中。

所谓“博闻”,就是要通过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工作,拓展学生的知识深度和广度。课本课程打破了传统的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一统天下”的培养局面,赋予了学校更多的课程开发自主权,让学生能够了解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所谓“自信”,就是要通过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工作,培养学生自信的心理品质。自信是学生个人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罗素在他的《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中提出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培养人的理想品性。而实现这种理想品性的过程中,很重要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充满自信。学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精神、完善人格,开阔视野,树立社会责任感等品质。让学生充满自信的学习和生活,为实现他们的美好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信的心理品质。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结构

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因此在进行校本课程的设计时必须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不能主次颠倒,我们在进行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设计时必须要以国家课程为根本、以地方课程为指导,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具体设计我校的校本课程。

1、在国家课程设计方面

国家课程也就是国家为了培养人才而设定的统一的课程体系,是国家根据社会发展情况和我国的教育发展水平而设定的符合我国国情的课程体系,是国家教育标准的具体体现。因此国家课程是我校教育的主体内容,在国家课程的设计上我校也是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具体要求来贯彻执行,开齐开足各类国家课程。

2、在地方课程设计方面

地方课程主要指的是各个省市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相关教育授权单位根据该地区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地方的特色资源而设置的符合地方特点的课程体系。该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是国家课程的必要补充,因为国家课程具有统一性,不能够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而设置个性化的课程。而地方课程则可以弥补国家课程的这一缺点和弊端。因此我校在地方课程的设计方面也会具体以河南省地方课程体系为指导,开发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我校现阶段拟开发的地方课程体系主要有省情教育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我省的历史发展情况、经济发展状况、人口组成等多方面能够全面地了解和认识;戏曲文化知识课程,我省戏曲文化氛围比较浓厚,豫剧受到了广大戏曲爱好者的喜爱,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省戏曲的发展历史、基本特点、剧目种类等;书法艺术类课程,我省书法艺术的发展源远流长,同时也积累了深厚的书法艺术欣赏文化,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这些地方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学会对社会负责,增强社会责任感。

3、在校本课程设计方面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以国家课程体系为基础,以地方课程体系为辅而开发的符合学生多样性发展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体系。它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按照我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在尊重、继承和发展已有的教学成果,突出学校的优势项目,同时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拟从“修身系列、博闻系列、自信系列”三个系列构建课程框架。

1)修身系列

课程目标:构建公民道德基础;提高身心素质及人文素养;锻炼意志品行,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体质。

开发方向:重点开发人文素养、意志品质、理想信念、体育健康四个类别的课程。

拟开发课程:兰亭书法、文学艺术欣赏、礼仪修养、艺术节、军事训练、励志毅行、拓展训练、传奇历史人物、开讲啦、人生规划、走近伟人、走进高校、民族传统武术、定向越野、炫舞社、运动会等。

2)博闻系列

课程目标: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开发方向:基于社区资源,重点开发本土文化、自然科技、学科基础、学科拓展四个类别的课程。

拟开发课程:郑州乡土文化、做自豪的河南人、河南传统文化、走近电的世界、小小发明家、英语沙龙、英美文化happy go、悦享英文 越想阅美、信息技术、数学之美、探索物理、看电影学地理、酷炫化学、时政论坛、扬帆文学社、西游俱乐部等。

3)自信系列

课程目标:培养自立自强精神、独立而完善的人格,以及理性的思维;树立人类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

开发方向:基于国家课程中公民知识基础,重点开发公民品行、技能课程,外交知识、心理健康四个类别的课程。

拟开发课程:zhu心社、奔跑吧情商、说给青春期女孩的悄悄话、行为与修养、自治管理、内在美的提升、伦理道德、水晶坊、丝网花、十字绣、花蕾艺术团、外交礼仪、国际惯例、走近大国、战争与外交、心理训练等。

四、校本课程课时计划及学分分配

按照国家规定“地方和学校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占课时总量16%-20%”的要求,我校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规定:每周七、八年级各开设1课时,每学年共开设24个课时的校本课程。九年级全年(上学期)开设46个课时的校本课程,主要以应试技巧和考前心理教育为主。一门完整课程可供学生一个学年系统学习。根据学校总课时安排,每个课时的课程学分为1分,每个学年至少修20个学分。九年级参与校本课程的学生学年内至少修4个学分。学校根据校本课程的设置,统一安排校本课程的教学时间,每周二下午第4节为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社团活动时间。

五、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评价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

1、开发主体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涉及到广大师生的长远利益的,其基本的开发主体就是学校的广大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因此在开发和建设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提供人人参与的原则,具体的形式就是由教研组、年级组教师组成校本课程的开发团队,由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组长负责各个团队的业务指导和组织工作,并且吸纳其他相关的专家、学者、家长和学生等其他主体参与到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中来。

具体来说,各年级以班主任为团体各开设1门校本课程,年级主任负责。七、八年级的语数外备课组要在本年级各开设1门校本课程,备课组长负责。理化生政史地教研组在本组各开设1门校本课程,教研组长负责。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心理每学科开设1门校本课程。鼓励行政人员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对于引入、改良、整合的课程作者限2个老师,新编课程可最多不超过3个老师。课程作者可邀请专家、家长、学生参加,人数不受限制。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以“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目标,因此,除九年级学生自愿参加之外,七、八两个年级的学生全部参与,总人数达到全校人数的85%以上,在期末校本课程评教中,学生满意率均在90%以上。

2、开发途径

根据课程开发内容的来源,我们把课程开发活动分为四种类型:引入、改良、整合、新编。课程引入即引人他校的成熟课程项目;课程改良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自身的现实条件,对已有的课程(引入的课程、已开发的课程等)进行局部的内容修改或结构调整,使之适应具体的校情和教学情境;课程整合对原有活动课、社团进行充分的研究、评价和筛选,优化整合,使之走向校本课程。有不同学科的整合,学科与活动的整合等;课程新编是指所有的课程成分都是依据学校现有的师资和校本特色资源由教师新开发的,不依赖现有的课程材料。也可对原有活动课、社团进行充分的研究、评价和筛选,优化整合,使之走向校本课程。

以上课程类型具体要求如下:应有明确的课程和发展目标、规划及纲要;在开发过程中,要进行课程要求评估和课程资源分析;课程开发的个体内容应以教学设计、教材、资料袋等形式确定;教师应不拘泥于某一内容某一类型,应按课程设置方向,综合本人和学生特点,选取适当形式与内容开发。

3、开发流程

1)调研

学习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规划方案》和《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明确学校校本课程基本框架和要求;通过问卷、座谈会等形式对学生、家长、社区进行调查。最后找出学生现状与学生、学校、家长、社区期望值之间的差值,即为学生学习需求。根据学生学习需求进行选题开发课程。

2)选题

教师选题注意事项:

1)拟开发的课程要有明确的目标、范围、领域,课题的选择应考虑学校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

2)拟开发的课程,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课程开发序列化,满足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

3)课程小组具有课程开发的能力,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有足够的资料和信息做支撑。提倡借助专家、家长、学生的力量,共同开发课程。

4)要考虑本校和社区拥有所需要的课程资源。提倡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挖掘社区资源作为课程资源,鼓励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介,建设网络课堂,以突破我校课程资源不足的瓶颈。也可根据课程内容需要,适当向学校申请必要的硬件建设,以满足课程的需要。

3)申报

拟开发课程老师按要求填写拟开发《郑州市第四十八中学校本课程申报表》及教学材料,并提交至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审议。

申报表包括以下内容:

1)一般项目:包括开发教师、课程名称、课程类型、选修对象、课时数、授课时间、教学材料等。

2)课程目标:要求写35点;必须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3)课程内容:选择能实现教学目标的课程内容,并按照其内在联系组织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列出每学时的教学内容,要求突出重点。课程内容设计应注意少讲理论知识,多设计体验性活动。

4)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校本课程的实施不应仅仅局限于狭小的校园,而应消除学校与家庭、社区间的界限,让学生进入广阔的社会生活空间。

5)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评定方式如:口头、书面等;记分方式如:定性、定量等;评价手段如:测试、小论文、成果展示等;成绩来源如:参与情况、态度、效果等。

4)审定

课程领导小组根据《郑州市第四十八中学校本课程审议制度》审议老师提交的《校本课程申报表》。审定标准如下:

1)该课程是否有明确的课程目标;是否与学校培养目标一致;是否能激发学生的主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是否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2)该课程是否有鲜明的特色和针对性;是否能促进学生某方面能力的提高;

3)课程内容是否具有系统性和实效性;课程内容及活动设计是否合理;

4)课程资源是否具有足够的支撑;教师是否具备开发该课程的能力;学校是否能够提供课程要求的条件;

审议通过后下达《校本课程开发同意书》,并编入《选课指南》,供学生选择。

5)编写教学设计

初审通过的课程,编写课程纲要、教学设计,完善教学材料。

6)编写校本教材

通过课程实施,对于效果较好,评价较高的优秀课程,学校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申请立项,并编制成文本,以教材的形式出版。选择出版的校本教材依据是:有利于深化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以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为支撑,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具有实践性和发展性。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

1、选课

在学期开学初,公布开设的校本课程方案,及授课教师,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选课指南》,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选课志愿表,为便于统筹安排,每个学生可填写2个志愿。对学生的志愿表进行统计、汇总、编班。为提高教学效益,一般情况下,凡选择人数不足20人的课程暂不开设,多于 50人的要进行分流,进行二次选课。

2、排课

根据选课情况制订校本课程开设计划,并编排课表,下发到每个班级。在公布课表的同时,要公布授课教师、学习地点。

3、上课

课程小组教师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地点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校本课程教学组织的要求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要求相同。要建立临时班级,并考勤和考核。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方式;学生应根据教师的要求,严格遵守学习纪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三)校本课程的评价

学校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目标确立评价准则,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对课程实施定期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定期向教师、学生、家长及相关人员公布,接受社会对校本课程实施的监督。校本课程的评价分为对课程的评价、对老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三个方面。

1、对课程的评价

1)对学校课程方案的评价

1)每学年对学校课程方案评价一次,由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在每学年暑假前组织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并调整新学年课程方案。

2)对学校课程方案的评价根据课程实施情况,由学生、老师、专家、家长进行评价。

3)对学校课程方案的评价主要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进行评价,并指出具体问题。

4)对学校课程方案的评价角度: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课程结构是否合理、课程资源的建设情况、课程管理制度是否合理、课程评价制度是否合理。

2)对课程的评价

1)每学期课程结束时,由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组织进行评价,并把评价意见反馈给任课老师,评价结果同时作为评优评先依据。

2)由学生、家长、校本课程领导小组、专家进行评价。

3)对单科课程的评价主要根据课程实施过程和学生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定期检查上课情况、教学进度等,课程结束检查课程纲要、教学设计、教学材料、学生作品等,并对学生进行发展情况问卷调查。

2、对教师的评价

1)每学期课程结束时,由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组织一次对教师的评价,并把评价意见反馈给任课老师,评价结果同时作为评优评先依据。

2)对教师的评价由学生、校本课程领导小组、专家、家长进行评价。

3)对教师的评价根据课程实施过程情况进行评价,主要依据听课、过程检查和问卷。

4)对教师评价角度: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水平,课堂组织、考勤记录、教学材料等。

3、对学生评价

发挥评价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激励功能,评价的内容应侧重态度与能力,减少量化。要在学生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由任课教师、家长、同学进行评价,同时,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并把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并作为推优依据。

2)对学生评价采取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过程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参与课程的态度、行为表现、考勤、成果展示等,结合学生发展情况,采取定性终结评评价。

六、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保障

(一)组织管理

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加强课程的实施管理与保障。建立起校长统筹(主要负责制定校本课程规划,校本课程开发、审议,教材管理以及培训教师),主任指导(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实施和管理,包括查阅备课、上课、评价和日常管理),组长负责,教师落实的管理网络。

建立学校课程委员会,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承担学校课程方案的制定、课程实施指导和校本课程审议等工作,领导小组设组长和副组长各一名,下设课程开发小组和实施评价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教学校长

1、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教科室主任

成员:教研组长、年级长、家长代表、学生代表。

职责:专业引领、培训指导、课程审议和评价

2、实施评价小组

组长:教科室主任

成员:教研组长、年级长、家长代表、学生代表。

职责:排课并组织上课、选课指导、学分认定、检查评价。

3、办公室设在教科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制定并完善校本课程各项制度

1、《郑州市第四十八中学校本课程审议制度》

2、《郑州市第四十八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

3、《郑州市第四十八中学校本课程实施制度》

4、《郑州市第四十八中学校本课程评价制度》

5、《郑州市第四十八中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三)加强培训

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如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到校本课程工作先进的学校参观学习,选派业务骨干教师外出进修等,通过培训转变教育理念,增强课程意识,系统培训教师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培养一批课程开发和建设骨干教师,进而引领全体教师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四)做好保障工作

1、设立校本课程专项开发经费,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列入预算,重点扶持,满足校本课程开发经费的需求。

2、统一校本课程辅导津贴。

3、在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中表现突出的老师按实际贡献发放一定数额的补贴,予以表彰。

4、根据课程需要,加强相关课程实施所需的硬件建设。

5、合理配置设施资源,充分利用和拓展校外的课程资源,注意发挥家长与社区资源的作用,积极开展与校外机构的合作。

(五)指导与检查

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老师所开设的校本课程进行指导检查,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经常组织和参加有关校本课程的活动、研讨,让知识经验能很快地被吸收和利用,形成良好的动态循环。